1.专注
学棋的过程会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哪怕当下的事情再多,也会一个一个完成。尽最大可能专注于你要记住的东西。
越是经常练习掌控注意力,就会越善于集中注意力。专注,让你做事更有效率。要想擅长做某件事情,你就必须不断练习,这一点适用于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死活练习可以使我们精确又牢固地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牢牢记住,达到能熟练背诵、可以随时运用的程度。
围棋中的死活练习提高了大脑工作的主动性,知道自己哪儿记住了,哪儿还欠缺,以便及时重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死活练习让小朋友在答题中以最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
对图像的记忆力比对抽象事实的记忆力要好得多。把你正在记忆的任何东西变成你可以在脑海中想象的画面。你的大脑会立刻吸收这些东西。如果你在画面中添加动作,这会使图像更容易被记牢。把你正在记忆的任何东西变成可以操作的场景。
围棋的对弈更多是一种场景,每种变化就是一幅幅不同的图像,就像网络流行的图像记忆法一样,各种变化中的图像不停刺激小朋友的脑神经,大脑会立刻吸收这些东西,记忆力会越来越深刻。对弈时在画面中添加动作,这会使图像更容易被记牢。对弈可以在公正公平的对局环境中不断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加记忆的画面感,对图像的记忆力比对抽象事实的记忆力要好得多。围棋思考得更多的是一种画面,每种变化都是不同的图像,类似于图像记忆法,各种变化中的图像不停刺激孩子的脑神经,在不经意间就记住了。“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除了以诗赋著名于世外,同时也是一个围棋专家。据说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随便看过的棋局拂乱之后,他能马上重新复盘而不错一子。孩子的复盘能力也是记忆能力的一种体现。一个学棋两年的孩子基本上可以把一盘棋的进程摆出70%,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盘棋两三百手,前后下了一两个小时,怎么可能一个子不错地摆出来呢?事实上复盘是下围棋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就能掌握的一项小本领。 一般,在学围棋半年到一年的时候,老师就会让孩子尝试摆出自己下的棋,或者是开局,或者是局部的一个变化。一开始,学龄一年的学员最多能复出二三十手,两三年后,一盘棋就可以大致摆出来了。它不是死记硬背,事实上光靠死记硬背也没有办法记住这么多。棋盘上的每一步是棋手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才落子的,每一步棋都会想一想,有哪些选择,每种选择之后对方会如何下,有哪些变化,最佳选择是什么......经过这样的思索,每一步棋自然而然就记得很清楚了。
美国“最强大脑”尼尔森·德里斯在记忆比赛中创造了许多匪夷所思的图像,要想有机会获胜,他必须记住很多不同的古怪东西,它们数以百计,而且要按照正确的顺序把它们排列好。为此,他使用了“记忆宫殿”技巧,也就是用一个自己所熟悉的地方作为记忆工具。这一技巧已经有2500年历史了,古罗马著名作家西塞罗(Cicero)曾经利用它来记忆自己的演讲稿。学棋一定时间后,记忆力的提高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有明显的体现,这种记忆力并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而是超前发展的理解记忆。